走近联合国中文处
2024年联合国中文笔译类竞争性考试将于2024年1月30日 (纽约时间) 截止报名,有意报名的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如果还不清楚如何报名,请看报名指南: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网 (mohrss.gov.cn)。
在联合国从事笔译类工作,不仅能够通过笔下的文字参与、见证历史,获得极大职业自豪感,还能在多元文化中拓宽视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联合国笔译人员的日常,小编请来了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六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生活体验。
自2014年入职联合国以来,我一直担任中文翻译,先是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办事处工作三年,后调到联合国总部,来纽约已经六年多了。
作为笔译,大部分时间是翻译文体类似但话题广泛的会议文件。我做文件时,只要不是十万火急,就会花足时间从语言上细心琢磨,对不熟悉的话题充分了解学习。
入职十年来,值得回味的工作不少。最近为安理会提供现场笔译服务就是一个例子。这项工作每15个月一次,主要内容是在中国任安理会主席国期间,现场翻译主席要念的主持词。会后,主持词还会提供给媒体,供中文报道使用。我去年有幸首次涉猎这项工作,充分体会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应变和抗压能力,做到临场不乱,沉着应对。多年来,中文处积累了大多数语句的模板,可供参考。但会场的突发状况很多:有的代表团会前最后一分钟决定派人发言;有的代表团则会临时更换通报者;还有代表团在会议开始后,现场对即将付诸表决的决议草案提出修正案,这就需要主席临时先主持对修正案的表决……。遇到此类情况,在主席旁边负责递中文主持词的工作人员,会派人来催在会场边待命的我们赶紧提供符合现场情况的最新主持词。这些修改有时只是更换人名和职衔,但有时更换内容较多,需要查找相关议事规则的对应条目原文。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在这一个月,安理会多次激烈讨论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并通过了首份促成短暂停火的决议。中国主持了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选出了将于2024年2月上任、任期为9年的5名法官。事后回顾起来,这些影响深远的国际大事就发生在自己服务的会议上,虽然自己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能服务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文处的工作题材包罗万象,既需要知识储备“杂”,也需要知识专长“精”。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涉猎,对于中文处的工作很有助益。你今天翻译的可能是联大三委的人权、社会类文件,明天审校的可能是二委的发展、贸易类文件;刚刚做完五委的国际公法类文件,可能又分配到安理会的俄乌战争急件。鉴于总部文件具有题材多元化、内容多样性、行文严谨性、分析学术性的特点和趋势,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和通才教育,有利于新手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工作经验积累,同样也很有益。中文处不仅需要翻译专业出身的语言学家,也同样需要通晓国际财经规则、熟稔国际会计准则、精深国际公法、钻研妇女问题、了解气候变化或是精通裁军事务的专业人才。中文处的很多前辈,除了中文功底扎实、英文造诣深厚之外,还曾经在进入联合国之前就职于跨国银行、新闻机构、高等院校、投资公司、审计机构、人力资源甚至IT部门。他们的跨学科工作经历,为中文处的多学科跨领域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受央媒国际新闻编辑的第一份职业影响,我比较推崇“一读改头换面,二读细针密缕,三读行云流水”的三读法。以《联合国日刊》为例,从纸质版走向全面数字版之后,日刊JCMS系统采用“基于模板的翻译”模式作为底层逻辑,预设的模板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一读纠正语序错位、填充参数内容、修正错误模板,“伤筋动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模板调整到位后,二读更注重规范,统一术语,改进表述,纠正细节;三读则是最后通读,必须做到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来如行云流水。三读到位,犹如读书讲究“先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且行且思,由无到有,由长到短,由慢到快。凡是这三读法做得松懈之时,往往是事故频发的多事之秋;做得到位之时,方有负重前行换来的岁月静好。
在联合国担任翻译是一项富有成就感的工作。回顾我自2017年入职以来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每天都能在工作中学到新知识,不断成长。
我目前担任中文词汇员,负责维护联合国六语词库UNTERM的中文部分。UNTERM是联合国翻译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包含联合国各工作地点和多个国际组织的专业词汇,对于确保文件用语准确、统一、与时俱进至关重要。UNTERM的更新和拓展采用参与式方法,每位同事都可以提交新词条建议并对已有词条提出修改意见。在担任词汇员期间,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思维碰撞的乐趣。遇到新词难词时,词汇组会进行调研,向各领域协调人咨询,发动同事集思广益,或与其他工作地点和国际组织相互协调。UNTERM的发展体现了几代翻译数十年的积累和团队合作的成果。
工作以外,纽约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眼中的纽约是一个充满活力、永不停歇、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城市公共设施发达,交通出行十分便利。博物馆、百老汇、音乐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中央公园则是城市中的绿洲,在四季更替中展现不同风采。在哈德逊河畔和布鲁克林大桥漫步骑行,可将美景尽收眼底,感受自然与城市的完美融合。美食文化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大亮点,从街边小吃到高档餐厅,世界各地美味汇聚于此。纽约是多元文化的代表,曼哈顿街头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人川流不息,交汇出独特的城市魅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纽约跳动的脉搏和生活的无限可能。
光阴荏苒,人生如梦,再有不到一个月我就在联合国工作二十八年了,能够在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联合国这个平台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心里充满了使命感和荣誉感。
联合国处理的事务囊括九天之上、五洋之下,可谓无所不包,因此,中文笔译文件同样也是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每天翻译联合国文件可以开阔眼界,了解重大国际问题的前沿信息。与此同时,做好翻译工作需要具备政治敏感性和宽广的知识面。最近二三年世界科技、知识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新知识、新词汇随之大量涌现,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我看来,主动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是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
联合国是一个好雇主,保障员工权益。在这里工作很有成就感,而且每周可以有两天远程办公,既环保又减轻通勤压力,工作生活比较平衡。中文处就像一个大家庭,气氛和谐。工作之余,我喜欢打打太极,学学唱歌,这样既可以调剂生活,释放压力,怡情养性,也可以缓解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带来的思乡之情。
弹指一挥间,在国际组织工作,已过去二十多个春秋。如果说有什么心得体会的话,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团队协作。我们做翻译的,主要靠自己发挥,但也离不开其他同事协助。除了平时讨论中大家彼此提醒、集思广益之外,更多的就是同事们日常的看护和帮助。
在工作上,其他同事多次给予我帮助。比如,有一次我把 Commander Melissa MACLIN 译为“麦克林指挥官”,后经同事提醒,才查明此处应理解为“麦克林中校”,Commander 一词在海军是指“中校”军衔。
还有一次,有同事工作中碰到了涉及俄文的表述,英文有点费解:the Ukrainians overtook vessels in Turkish waters …. 我看了英文转译稿和俄文稿之后,也觉得有些蹊跷。原文是:Сначала украинцы нагоняли суда в турецкие воды ….. 经请教俄文同事,确定英文有偏差。Нагонять 是“驱赶、把 …… 集中到一块”,而不作英文稿所述“overtook(追上、赶上)”解。中文本终于还原出了原意:“乌克兰人让大量船只聚集在土耳其水域 …… ”
本部门领导说过,“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eing second best in translation”。 我理解,就是希望同事们争做第一、不落人后的意思。我们工作做得好,就是在为世界和平作贡献,而做好本职工作,永远都离不开团队协作。在欢迎新生代同事加入我们队伍之时,我特别要为协作精神(Team Spirit)点赞!
在联合国工作的我们有机会尝试各种感兴趣的角色,收获多重职业体验。例如,就在过去这一年中,我参与的工作除了日常的翻译、审校、质量评估以外,还包括:担任性别包容性语言协调人,审查《大会议事规则》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条例》中文版的措辞是否符合性别包容原则;开展术语工作,商定尚未在中文语境中广泛使用的新词译法;担任实习导师,指导来自国内一流高校的实习生掌握各类联合国文件的处理技巧;支持安理会主席服务小组,在安理会 “中国主席月” 期间提供语言服务等等。
工作之余,我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图书馆,借一大摞书回家慢慢看。纽约的公立图书馆很多,藏书丰富,最多可以同时借出50-100本书。我和家人住在郊区,附近临山靠海,有不少适合全家周末出游的好去处;离曼哈顿半个多小时车程,因此也可以随时进城,享受曼哈顿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另外,配偶能够以本州居民的优惠价在纽约读研,并可获得在美的工作许可,以解后顾之忧。
结语
从各位老师的分享可以看出,联合国笔译工作所涉广泛、影响深远,每天的工作也是钻研、学习、成长的过程,可以获得无限乐趣,成就感满满。同时,大家也能很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在国际大都市获得难得的人生体验。如果你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开启工作、生活新旅程,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