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4新成员,中国新增2处遗产地及1处遗产拓界
发布日期:2024-08-02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31日闭幕。今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2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及2处原有遗产拓界。


在为期11天的会议中,委员会将24处新遗产列入名录,其中包括19处文化遗产、4处自然遗产和1处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此举意味着这些遗产将得到全球最高级别的保护,并有机会获得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技术支持和财政援助。新遗产的列入使世界遗产总数达到1223处。此外,世界遗产委员会还批准了2处遗产地的拓界计划,并评估了《名录》现有遗产中124处的保护状况。


中国新增遗产地


中国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的中心,呈南北走向,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5大类15个遗产构成要素共同组成。它们共同见证了北京城从帝国王都到现代首都的历史变革,并展现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其选址、布局、城市规划、道路和设计,整体展现了中国古籍《考工记》所载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这一地区位于两条平行河流之间,已有约3000年的人类聚居历史,而中轴线本身起源于定都北方的元朝(1271-1368年)。中轴线上的许多古建筑兴建于明朝(1368-1644年),完善于清朝(1635-1912年)。


8-2-1.jpg


Photos by Beijing Municipal Cultural Heritage Bureau


·了解更多:https://whc.unesco.org/en/list/1714


中国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自然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令人叹为观止,全球少有沙漠可以比肩。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标志包括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对高度达460米)、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广阔的鸣沙区域,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如此多样化的景观展示了巴丹吉林沙漠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代表地球上重要、典型且持续的风沙地貌发展过程,从而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


8-2-2.jpg


 Photos by Badain Jaran Nature Reserve


·了解更多:https://whc.unesco.org/zh/list/1638


中国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重要边界变更:自然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名世界遗产的系列扩展。它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这些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也是候鸟所代表的共同自然遗产的杰出范例。


8-2-3.jpg


Photos by Yancheng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了解更多:https://whc.unesco.org/zh/list/1606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