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倡导者,他们是谁?
发布日期:2021-11-26 来源:联合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宣布任命了两名新的“青年倡导者”。他们是赵晨(20岁)和于昕未(19岁)。


为什么要任命两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倡导者?又为什么是他们呢?


赵晨

为残障融合发声


“我希望残障人士和普通人都能共同推动数字与残障包容,携手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1126-1.jpg


今年20岁的赵晨来自北京,由于先天的高度近视和一些并发症,他在童年时期逐渐失去了视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排挤。所幸在父母、老师的支持下,赵晨慢慢走出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赵晨发现,身边及社会中围绕残障的一些歧视依然根深蒂固,刻板印象也一直难以消除。“(视障者)会觉得自己可能做不了很多事情,事实上经过一些训练,借助辅助技术,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赵晨说。


2020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和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洞见未来:我为数字权益代言”青年对话上,赵晨向青少年和与会的互联网业界专家介绍了“信息无障碍”提案,为残障人士争取数字权益。他也在由联合国驻华系统携手新华社“声在中国”和腾讯举办的“2020青年联议会”活动上进一步发出了自己的呼声。


1126-2.jpg


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倡导者,赵晨将会持续用他的见解与影响力为残障融合发声。“作为一个先天的视力障碍者,数字技术的包容性不仅关乎我自己,还有所有身体状况不同的青少年。我希望残障人士和普通人都能共同推动数字与残障包容,携手共创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1126-3.jpg


“我希望未来5G还有大数据

能让我们每一个人手脚不再灵活、

说话不再清晰、

听觉也不再灵敏的时候,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告诉彼此,

我们是人,不是人工智能。”

——赵晨


于昕未

用音乐“治愈”人心


“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加入,鼓励更多同龄人一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更多年轻的力量。”


19岁的于昕未来自山东淄博。在高中期间,她曾经参加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阳光心理,筑梦未来”心理健康进校园主题倡导活动。


于昕未今年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并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心理健康公益倡导活动主题曲《不愧是你》的创作。她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当戴上了完美的面具,我被枷锁紧紧封印”这样一句歌词。


1126-4.jpg


1126-5.jpg


高中时期,通过在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于昕未不仅有效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为身边的同学提供了支持。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教学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网课学习期间,于昕未发现许多同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她通过网络了解心理疏导,学习了一系列解压方法,并在网络班会上教给同学们。她还和同学们发起了互助小组,鼓励彼此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1126-6.jpg


于昕未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今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倡导者,她希望她的加入可以传递这样的信息:“青少年会且完全有能力去帮助青少年,因为之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推动任务主要是落在成年人身上。”


1126-7.jpg


“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就算有烦恼也没有关系,你都愿意

把它们跟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分享,

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

——于昕未


看了他们的故事,你是否受到了启发呢?


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共同为儿童青少年发声!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