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联合国语言工作者疫情期间如何居家办公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联合国

从2017年起,每年9月30日,联合国翻译和语言工作人员都会庆祝国际翻译日,但今年的翻译日却不同寻常。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秘书处绝大部分语言类工作人员不得不居家办公,在各种条件限制下继续及时、高质、高量地为会员国提供语言和翻译服务。


今年的翻译日,又恰逢联合国庆祝75周年诞辰。联合国为此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对话活动,以建设“我们想要的未来”。于9月15日拉开帷幕的“云”联大将举行庆祝活动,将75周年活动推向高潮。在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中,联合国走过第75个年头。75年来,联合国翻译和语言工作者们在见证历史,也成为塑造历史的一分子。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之初,翻译和语言工作者就在这一世界上最具普遍性、 最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联合国大会1946年2月的第2(I)号决议规定,所有决议和其他重要文件都应以联合国各正式语文发布。


此后,历年通过的多项决议反复强调使用多种语文的重要意义,包括确保不同语文之间的平等地位、促进会员国之间有效和高效的跨语言沟通、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等。联合国译员和其他各类语言工作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世界舞台的幕布之后,支持多边主义的生存与发展。


疫情未去,译事不断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世界陷入停摆,纽约联合国总部也不例外。虽然办公大楼被迫关闭,国际多边外交进程却不能止步。各类会议仍要克服困难远程举行,文件仍要按时发布。在联合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相关预算持续缩减、招聘冻结、没有额外资源使用外部服务的情况下,各类重要文件仍接踵而来。为应对全员远程办公的空前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环境下,中文处上下一心,为在联合国虚拟开放期间持续提供及时、优质的语言服务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自3月开始远程办公以来,中文笔译处平均每月处理正式文件180万英文词以上,6月和8月达200万英文词以上,其中包括大批预算、财务和审计文件。由于交付时间紧,技术性强,翻译、审校、文本处理、语文助理等工作人员需要克服居家工作的各种困难,保证这些重要文件的及时发布。


在此期间,中文处还翻译了广受瞩目的“一号文件”,即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包括作为会议文件的正式报告和面向公众发布的多媒体出版物。报告概述了联合国为应对新冠疫情采取的各项举措,列举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方面的主要目标和成果,以及联合国在进行管理改革后的有效运作。


其他重要文件还包括于9月21日正式发布的联合国75周年报告《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该报告全面介绍了今年1月启动的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全球对话的结果,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和观察员国的近100万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


除了翻译会议文件,中文处还在疫情期间直接为代表们提供支持。2020年3月,中国担任安全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此时正值纽约冠状病毒疫情高峰,正常出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十分严峻,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中文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在突然转为远程办公的情况下,灵活应变,为代表团主持安理会事务提供有效支持。中文处还与代表团保持沟通联络,包括在8月与会员国举行2020年语文事务交流会。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交流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双方就涉及语文服务的多项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中文处向各位代表介绍了为保证文件质量和按时出手采取的多项举措,中文处同事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除此之外,中文处还需要继续处理其他各类秘书长报告、专家报告、特别报告员报告、外交信函、出版物及其他正式文件。文件内容涉及和平与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与金融、社会与人权、行政和预算、法律、非殖民化等诸多领域。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还出现了大量围绕疫情或与疫情有关的新议题和文件。关于全球疫情造成的住房权和其他人权问题的报告即是一例。为确保所有文件的顺利交付,居家办公期间业务不受影响和中断,翻译和语言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克服技术上的挑战。


在半年多的全员远程办公期间,中文处与文件司其他各处一道,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凭借辛勤劳动和创造力,及时提供优质语言服务,对确保联合国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运作、维护使用多种语文这一联合国核心价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居家工作,技术先行


硬件设备是首要困难。居家办公之后,很多语言工作人员面临设备不足的问题。由于联合国文件频繁引用相关的历史决议和其他文件,在翻译和审校工作中需要经常查看各类参考文件、背景资料和专门词汇。为处理原件、编辑稿和更正稿等持续变化的文本,往往需要同时打开和比照多个版本。为满足这一特殊工作需要,单位为每位工作人员配备双屏电脑。开始实施居家办公以来,这些标准配置已成为奢侈品。


由于疫情影响,技术部门无法为所有工作人员及时配备手提电脑,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使用自己的私人设备。中文处不少同事自行采购电脑、显示器及辅助设备,保证翻译工作不会中断。为满足大家的工作需要,中文处同时积极联络有关部门,申请新电脑和借用单位的旧显示器。


多年来,联合国翻译团队的工作方式已发生重大演变。为促进协作,提升效率,确保术语、格式的统一以及敏感文件的保密,翻译和相关的文本处理工作须使用特定内部软件,包括在线机器翻译工具eLUNa、电子文件流系统gDoc、联合国术语库UNTERM、正式文件系统ODS等。这些技术手段和资源已成为中文处团队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为保证居家办公期间的业务连续性,中文处组织了多场专门技术培训并提供操作指南,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有限的软硬件、网络条件和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在自己的家中有效使用这些工具,正常开展工作。


打持久战,找新办法


如果说口译工作是短跑冲刺,笔译工作则是持久战和马拉松。与许多其他工作不同,联合国的翻译、审校、自译自审、文本处理等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达到特定的产量指标。翻译和审校的工作节奏因此非常紧张,一个小时的损失,就意味着可能难以完成当日的产量要求。


在翻译之后的文本校对和排版环节,每位同事也都得“金睛火眼”,长时间聚精会神,把好文件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翻译是创造性的劳动,要在有限时间内提供高质量产出,要求高度专注,任何干扰都可能打断思路,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对许多同事来说,这种不受干扰的工作状态显然已成为过去时。


家庭责任是首当其冲的挑战。疫情迫使学校和幼儿园关闭,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全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第二份工作——充当子女的照料者和家庭教师。对于家中有无法独立活动、需要频繁照护的年幼子女的工作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着实需要动一番脑筋,更需要额外的自律和付出。


有人在晚间、周末和假期加班工作;有人向朋友和同事取经,为全家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有人依靠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更多的人则转变工作方式,兼顾多项职责,在不同任务之间瞬间切换。尽管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在工作与家人孩子的身心健康之间,只能作出艰难和无奈的选择。


质量把关不放松


在技术手段提供有力辅助的同时,翻译和文字工作在本质上仍是一项综合的智力劳动,要求具备语言能力、文本理解能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熟知翻译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进行语言转换和文化“斡旋”,并具备出色的译入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人是翻译和语言团队中最宝贵的资本,最核心的价值来源。而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于每一份文件的质量和按时交付。在产量压力持续加大、预算和资源不断收紧的环境中,为把好质量关口,中文处设立了质控专员和质控团队,设计、建立并有效落实了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


中文处的质量保障采取多种办法,包括审校、全面质量评估、定期抽查、校对检查、质量反馈等程序。通过这一机制,不仅有效保证了文件质量,还在团队内建立了质量文化,提高了大家的质量意识,促进同事之间就翻译业务及时讨论沟通,进一步加强了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对于审校来说,修改和评估其他同事的文件也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这既考验专业能力和素养,包括如何从翻译的各个重要方面进行全面、不失偏颇的评估,以及准确把握和判断翻译问题的严重程度,又要做到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肯定优点,鼓励进步,采纳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此外,所有这些工作都要在完成产量指标的情况下进行。疫情期间,有关人员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包括程序不兼容等问题,继续保证质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云端协作,考验沟通


文件能够按时且优质完成,中文处规划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有效利用资源,处里要求进行深度规划。一份文件通过全球文件管理系统抵达中文处后,规划专员需要根据文件截稿时间、类型、主题、原语种等因素,同时考虑工作人员的业务专长、负荷、假期计划等情况,将其分发给合适的翻译和审校。


若文件篇幅较长,语文事务助理协助规划专员对文件进行合理切分。文本处理规划团队则协调安排文件翻译后的排版、校对、整编等工作。双方规划团队之间、规划团队与工作人员之间,需要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常规和意外状况,平衡考虑各类人员的工作需要,保证文件高效高质地从中文处出手。


疫情开始之后,面对面沟通已经不再可能。隔空交流,难以避免地面临种种局限。为确保团队仍能及时有效沟通,中文处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和程序,充分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日常办公转入了Teams线上沟通2.0时代,通过集体培训和互帮互助,全体工作人员迅速掌握了新软件操作技能,在“频道”中查看各个小组的最新动态,在“群聊”里分享工作技巧,在“视频通话”里实时举行会议,保证了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最有效地开展规划和利用资源,中文处在疫情期间还大力推动与总部以外其他工作地点之间的文件共享。为提升处理此类文件的能力,中文处在模板、格式等方面进行了沟通协调,并努力加强处理其他语种文件的能力,翻译了不少法文及其他正式语文的文件。


世说新语,与时俱进


疫情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词新语和重要概念,如COVID-19的正式中文定名,quarantine与isolation的区别及译法,containment、mitigation 和lockdown等防疫抗疫措施的理解等,其中不少也进入了联合国的正式文件和外宣材料。


为及时有效处理相关文件,中文处专门组建了COVID-19词汇小组,在短时间内总结各种词汇术语,调查研究相应译法。在涉及敏感重大概念时,还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翻译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联络沟通,以确保含有此类高频词汇的文件的质量。


此外,大会部文件司也组织了与“COVID-19和词汇多样性”有关的讲座,邀请来自联合国各正式语文口译、笔译、词汇等部门的资深工作人员互动交流,探讨疫情期间各语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及翻译策略。


疫情之下勤练功


疫情期间,会议和文件情况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在紧张工作中鲜有的空档,培训团队在培训专员的牵头下,成功举办了多场内部培训,帮助大家持续提高功力。这包括关于翻译方法、技巧、用词和注意事项的多场专题讨论会、紧跟时事的疫情相关词汇讨论、自定进度在线培训工具SPOT介绍、eLUNa系列培训、远程办公工具分享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讲座、脚注讲座等。除了充分利用中文处内部的知识储备,培训团队还积极联络,邀请高校的专家人士,筹备相关培训。


远程培训一方面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虚拟”空间,不需要再为难以预定到有限的会议室而烦恼;另一方面,隔空交流难以实现现场交流的氛围,促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也难以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根据听众的表情和反应,进行更加充分的互动。除了正式培训和自学外,部分同事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由中文处同事讲解的中国文化课。


“逆风”前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21日,正值疫情高峰,纽约却遭遇强风暴雨,不少同事所在地区停电断网。8月4日,飓风伊萨亚斯(Isaias)来袭,纽约及周边再次大范围停电断网,持续数日,影响上百万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同事感慨,除了等待电力公司前来修复,别无他法。顿时觉得“生存危机”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就在眼前。


重重困难,并没有影响中文处团队按时完成任务。有同事平时就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多台设备充满电量,以备不时之需;断网之后,用微弱的手机热点信号保持网络连接,保证文件传送和常规沟通。有同事在电网恢复之后加班加点和利用周末,补偿因停电断网而失去的工作时间。


独而不孤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高峰时期,联合国主管大会和会议管理事务副秘书长、文件司司长、中文处处长与同事们保持沟通,强调要思考如何应对长期居家办公的新挑战,以及如何实现工作生活平衡。中文处管理团队除了克服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外,还与相关同事保持密切联络,尽力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支持和帮助。


疫情期间,除了采购食材和必需品,任何出行都要三思慎重。居家长达几个月,鲜有人际交往,不少同事表示犹如置身孤岛,精神健康面临风险。为缓解这一问题,同事们在业余时间组建了各种网络兴趣小组,增进交流与联络。5月份,中文处还举办了网络联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居家隔离生活增添乐趣。


除了集体活动,同事个人之间的关心支持,也在疫情的至暗时刻,注入了很多正能量。居家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难以买到口罩和食材,有人不顾风雨,为同事送来应急口罩、手套和食品,也有人骑着单车,跑遍曼哈顿城区,为同事送口罩到家门。虽然病毒让我们彼此隔离,但我们并不孤单。


疫情无情,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深受影响。联合国走过的75载,何尝不是风雨兼程的75载。联合国的翻译和语言工作人员,也是在国际多边外交的巨浪之中,不断探索前进,为了按照最高标准为多边外交进程及时提供翻译和语言服务,克服多重困难,与时俱进,自我提高。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